最近讀了Meri Cherry 關於過程藝術的書(process art),提到她每天替孩子準備邀請式創作(invitation to create),預先放在孩子創作桌上給孩子驚喜,她提到她女兒有天對她說,『媽咪,我不在乎你替我準備什麼材料,但你每天替我準備這些,讓我感受到你對我的愛!』因著女兒這句話,她就這樣持續下去了!
邀請式創作(invitation to create)特別之處在於,你完全無法預知孩子的最終成品,在這過程中可以看到小小的頭腦可是很有主見的哩!
今天趁孩子午睡時,我默默的到樓上,看看材料架上有什麼東西,發現上回在公園撿了一些乾樹片,想說也許可以嘗試帶他們做個立體的作品!沒想到最後做出了這樣的成品!
過程我就不細述了,但我想分享的是邀請式創作的概念,與操作的心得。
這次我介紹給他的新工具是熱融槍,因某次在deep sprakle廣播(專談美術教育的國外廣播站)中聽到一位老師分享,不要害怕讓孩子使用熱融槍,熱融槍可以做出很多白膠黏不起來的立體作品,他在使用前說明熱融槍的用法,以及哪裏會燙,哪裏不能摸,學生很快就能上手了。
兒子聽了指示一開始會怕,我就試著讓他扶著不會燙的槍把教他按壓,之後也試著讓他把上了熔膠的物件黏上去,他玩出興趣之後就開始大膽了!甚至有幾次他不小心摸到熱溶膠,自己嚇了一跳,但因為不是現流出來的所以沒有很燙,還很逗趣的說不會燙,但後來還真的被燙了一下,就不太想再嘗試,但我還是鼓勵他幫我黏,並再次教他怎麼不會被燙到,到後來我發現他愈來愈懂得避開危險了。
一開始本來很沒信心孩子可以玩多久,因為腦中想到的只是把木片黏在紙板上,擠擠顏料罷了,但在孩子上桌後,我問了兒子:『你覺得這些木塊可以做什麼?』,可能上週我們去坐了貓空纜車,他馬上回答我『纜車』,就這樣激起我的靈感,我說:『那我們來做纜車吧!』
於是整個過程我變成兒子負責出題,我則負責幫他達到目標,過程中我會請他幫忙操作,在當中他會有自己的想法,有時可能無法執行,我就試著提供他解決的方法,或是一起上網找圖片做觀察,這次的互動作品,我想他體驗到何謂『創作』的過程,從發想到執行,找資料,解決問題,最後得到一個心中期待的作品。
整件作品是我們一起合作完成,我很享受這樣的創作過程,讓我回想起小時候跟母親一起用回收物做出來的娃娃屋。
兒子希望作品上的火車可以轉,於是我突發奇想,在回收箱裡找到一個藥水的小杯蓋,黏在作品底部,結果整個作品就轉起來了!
心得總結:
1.事先預備好材料:
事先預備好給孩子的材料對孩子來說的確較有吸引力,本來想留在房間玩樂高的兒子,在看到桌上的東西時,馬上坐上椅子動手就玩起來了。
我也發現事先預備好材料,陪伴起來比較輕鬆,因為有前進的方向,不似之前讓他們自己從材料架隨意拿取用具,感覺比較像把材料當成玩具在玩,每樣物品玩一玩就換下一個,漫無目的的亂玩,讓我一直收拾善後感覺很疲累。
2.家有不同年紀的幼兒:
我事先幫妹妹準備一些我確信她可以玩一陣子的材料,在我陪兒子之時,三不五時加添一些材料操作給她看,引起她繼續玩的動機。今天令我驚喜的是,我們大約操作了一個小時,妹妹在旁很安靜的自己畫,也從材料架拿她想要的材料自己玩,最後當我們快做好時,她就自己下樓去玩她的玩具了。
3.收拾善後:
今天我認知了一件事,在創作過程中一定會亂,不如就到最後一次清理吧,對於幼兒來說,很難期待他們能收得多麼完善,只能給他們一些他們能達成的小任務,但我相信至少得養成創作完要收拾的概念,孩子大一點之後應該可以收得更好。今天我請他把所有顏料蓋子蓋上歸位,把畫筆跟托盤拿去洗,雖然最後在寒流天他洗到盡興,全身濕到把衣服都脫了,我也只能爭一眼閉一隻眼,總之,事先準備好打掃的工具在旁也會有幫助,像是垃圾桶,抹布,掃把等等。然後預備一顆大的心臟!
4.引導式對話:
當孩子以為什麼做問句時,也許可以試試看回問他,你覺得呢?我們家兒子常常會自己編出一些他的想法,靈感就這樣激發出來了。
5.抱著嘗試的心態:
因為邀請式創作沒有既定的成品模樣,有時候會不知道該怎麼引導孩子操作的更久,如果遇到快玩不下去的瓶頸時,不妨也刺激一下自己的腦子,跳出框架抱著玩的心態嘗試,也許能跟孩子激發出新的玩法喔!
今天的邀請式創作桌面:
Comentários